语言选择: 简体中文简体中文 line EnglishEnglish

公司动态

“小巨人”紧江南app官方网站下载入口握“金刚钻”

  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庞大、创新最活跃、带动就业能力最强的企业群体。当前,在我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中,广大中小企业是坚实底座,底座上面是创新型中小企业,再上面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最上面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进入新时代,在诸多利好政策的鼓励下,“专精特新”成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对标方向。随着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出炉,我国已累计培育120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地方培育近9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与“大而全”的大型企业相向而生,“精且深”的“小巨人”企业另辟新赛道,积极融入全球创新链,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4万余项,担当起补链、强链、延链的先锋。这些“小巨人”身手不凡,手持科技创新的“金刚钻”,掌握核心竞争力,用一个个拳头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中国制造的空白,挺起中国智造的脊梁。

  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其中,包括“小巨人”在内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功不可没。上半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速度均高于规上工业企业。

  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指出,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近期发布的《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培育一批关键行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创新的生力军,它们不断壮大创新底盘,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样板,也为广大中小企业发展昭示了努力方向。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科技部办公厅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通知》提出,到“十四五”末,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新增20万家。与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同频共振的,还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顶天立地”。

  7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累计培育五批120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地方培育近9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这些“小巨人”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用点点星光照亮中国智造勇毅前行的未来。

  最近,泰达控股旗下泰达洁净通过复审,成为2023年度天津市第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泰达洁净是国内最早生产口罩滤材熔喷无纺布的企业之一,在新冠疫情发生后,全力保障国人防疫物资供应,甚至一度每3个口罩中便有1个用的是“泰达芯”。凭借静电驻极技术积累,其“高性能呼吸过滤纤维材料”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山东日照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日照中兴汽车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冲压流水线检查汽车配件 郭绪雷 / 摄

  数据显示,“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达到8.9%,平均研发人员占比达到28%,累计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6000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4万余项。

  专精特新这一新赛道的划定是精心筹谋的结果。回溯政策历史,2011年堪称专精特新元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这一概念,并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中明确将专精特新发展方向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推动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协调发展。2018年则是专精特新发力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首批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以之为抓手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表示,到2025年,将力争培育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创新驱动力,而专精特新企业正是企业中的“金刚钻”。它们是专业领域攻坚克难的好手,最具成长为枝繁叶茂的“隐形冠军”的潜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有“绝活”的企业。“中国应该拥有自己的高水平工业自动化产品。”凭着这样的理念,张鑫2003年创办宜科,持续开发并优化自动化产品线,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内空白。宜科的传感器产品被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强基工程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项目。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就是要发挥灵活机动的特点,不求大而全,但求精且深,在专业领域持续深耕掌握拿手绝活,拿得出拳头产品。

  北京迈迪顶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围绕心血管疾病开发高品质设备及高端耗材,并提供整体治疗解决方案的创新型企业,也是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公司展厅,运营副总裁张峥介绍着公司的“拳头产品”——“左心耳闭合系统”,它用于人体致命附件“左心耳”的外科闭合,能有效防控和降低心源性卒中及栓塞的发生率。“外科医生只需把它往左心耳上一夹,就可从根源上解决房颤病人的血栓形成问题,操作非常简单。”张峥表示,该产品已经获批上市,为国内首创。

  数据显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2%的数量,贡献了5%的收入和近10%的利润。“小巨人”在创新的道路上一路驰骋,持续释放出中国智造的力量。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津宜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在编码器生产车间内工作 赵子硕 / 摄

  坐落于天津市北辰区的玛斯特轻量化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汽车的轻量化研究。着眼于这个细分领域,玛斯特不久前发布自主研发的“数格系统”。公司副总经理张磊介绍,该系统构建了汽车行业应用的“材料库”“连接工艺库”“连接实验库”等基础数据库。利用该系统,汽车轻量化的产品研发将更加便捷、高效,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只有心怀梦想,才能实现梦想。面对我国制造业领域诸多瓶颈与空白,肩负使命的专精特新企业主动出征。

  当重型机械制造行业中小企业处于粗放型发展之时,李尚杰带领下的吉达尔开始以高科技投入、高精度产品,走上专精特新之路。企业创办之初,国内重型锻压设备中关键核心部件拉杆通孔加工技术,通常只能达到2~3毫米精度,难以满足火箭、飞机等重型高端锻压设备精度要求。与此同时,大型拉杆抛光也是行业痛点。

  “难点正是我们的突破点!”在全力以赴科研攻关下,吉达尔一举实现22米的大型拉杆通孔误差不超过0.5毫米,可稳定完成直径达600毫米、长度达20米的大型拉杆抛光。如今,这家仅有100多人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手握授权专利80余项。

  麒麟软件研发的麒麟操作系统,支持飞腾、鲲鹏、龙芯等六款主流国产CPU,实现国产操作系统的跨越式发展;河南四方达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创的石油开采用异型金刚石复合片,打破国际垄断,原创产品连续多年全国产销量第一;博苑医药的三甲基碘硅烷、碘化钾、碘酸钾3种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是全世界唯一一家生产化学发光原料的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出手不凡。

  制造强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制造业企业正在从“三低一弱”(即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质量、弱品牌),逐步向“三高一强”(即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质量、强品牌)转变。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作为中小企业迈向高端化发展的有力方略,呼应了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在传统市场竞争中,随着产品日益同质化,很多企业在低水平重复竞争的漩涡中难以自拔,价格战逐渐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如何真正从价格战迈向价值战值得思考。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聚焦细分领域,掌握产品定价权后,逐步实现高回报。

  沃德传动(天津)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就印证了这一点。2010年,5位清华大学EMBA校友带着振兴民族减速机的梦想,创建沃德传动。当时,项目启动资金来自创始人卖房自筹。

  类似人体心脏,传动设备是工业的心脏。历经10余年发展,沃德传动如今已拥有211项国家专利、39项发明专利,并参与评审9项国家级行业标准。

  专精特新企业的壮大离不开金融保驾护航。沃德传动常务副总经理胡彬说:“举例说,我们仅用15分钟就在线万元的授信额度,而且年化利率不到4%,随借随还。这更契合我们科创型企业的短期需求。”

  胡彬所说的这项服务来自我国首批民营银行之一的金城银行推出的“专新贷”首笔授信。金城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少专精特新企业规模较小,缺少土地厂房等传统质押物,所需资金的机动性也很强,需要金融部门在个性化、定制化创新中提高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服务能力。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高成长性,但投资周期长、投资风险高,其特点与股权融资更为契合,资本市场首先应加大支持和服务力度。”资深金融研究学者董希淼认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而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发展方向。事实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用实力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着眼未来,董希淼建议,对专精特新企业可采取差异化帮扶措施,优先支持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专精特新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降低融资成本和企业杠杆率。突出“更早、更小、更新”,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北交所、科创板、新三板等上市,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获得更多中长期融资,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此外,创新投贷联动等服务模式,鼓励银行与创投机构合作,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时提供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不断拓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和渠道。

  对各级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来说,支持专精江南app官方网站下载入口特新企业发展同样大有可为。可探索建立健全企业、金融、政府各方责任共担和损失分担机制。如设立专精特新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健全科创企业担保体系,依法依规增进信用信息共享。这些举措对帮助企业长远成长大有裨益。

  “解剖”一条产业链,我们不难发现,庞大的链条由大量中小企业支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活跃在链上各个环节,是攻克关键技术的主攻手,更是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压舱石”。其中,超六成“小巨人”潜心工业基础领域,400多家“小巨人”成为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配套专家”。

  深耕精耕细分市场,矢志探索新技术、新模式,以“小巨人”为代表的大批中小企业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补链、强链、延链的先锋队。

  巨型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的关键核心部件之一,对运输车辆性能要求极高。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徐州华邦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历经多年探索,掌握了车辆关键结构件选材、设计等核心技术,生产出的大型风电叶片山地运输车,可以轻巧地“扛”着巨型叶片爬山过坡。“如果遇到道路两边有山体或者电线度调整方向,避开障碍物。”公司相关负责人冯之涛介绍。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共同特征。它们专注细分领域,持之以恒修炼“独门绝技”,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补上关键一环。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深耕离子色谱领域20多年,创始人朱新勇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被国外厂商“卡脖子”的痛彻感觉。“一个小小零部件,价格上涨近40%,不仅要求提前付款,还要将供货期延后3个月,没有商量余地。”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盛瀚色谱加速自主研发,仅用半年时间就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国产替代。

  如今,盛瀚色谱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从硬件到软件的全产业链100%自主可控,产品应用领域也从环保、疾控等传统市场拓展到核电、半导体等高端市场。

  位于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的苏州速迈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有序赶制企业的拳头产品——手术显微镜。

  成立于2005年的速迈医学专注研发、制造医用光学仪器设备,去年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企业生产的高端手术显微镜不仅可以放大30倍,还能自动对焦,除满足口腔医学需求外,还可应用在外科手术等领域。企业总经理王吉龙介绍,目前,全球仅3家企业能达到这一技术水准。

  在制造业大省广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87%集中于制造业,95%以上分布在全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在新材料、5G、新能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苏州轴承厂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生产滚针轴承的专业企业。苏轴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文华介绍:“我们每年拿出销售额8%至9%的研发费用,开发配套新能源汽车的新型产品,目前产品已进入上汽通用、大众、宝马等新能源汽车配套供应链。”

  全国许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强链固基,努力成长为具备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引领产业升级。

  作为青岛市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秘书长,朱新勇有个更大的目标:推动青岛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化布局。“精密仪器仪表是青岛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已集聚盛瀚色谱、海纳光电、佳明测控等一批‘小巨人’,但还没有诞生一家上市公司。”朱新勇规划与科研院所合作引入5家合资公司,建设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离子色谱核心产业区,力争到2027年,年产1万台仪器,产值达到30亿元。

  从只有一台设备、400平方米生产空间、不到10个人的小微企业起步,南京贝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10年时间成长为拥有数十条全自动生产线万多平方米、全球员工约500人的集团化公司,被评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引领产业发展,秘诀在于前瞻布局。南京贝迪总经理张军介绍,2017年时,市场上还没有以膜承载量子点的显示技术,企业率先抓科研、强攻关,2019年成功实现量子点增强膜量产。

  自主创新是“小巨人”引领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南京牧镭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江苏省测风激光雷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聚“智”创新。企业常务副总经理叶峰表示,有的企业提供平台资源,优先推荐高校、院所的优秀创新成果在企业“孵化”、转化、落地;有的企业邀请院校提供智力资源,选派高水平专家团队进驻企业,共同研发新产品……联合创新逐渐成为“小巨人”的共识。

  一些初尝硕果的“小巨人”并未止步。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全球创新链,延伸跨境产业链,“小巨人”乘风破浪、扬帆出海。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银环集团有限公司为抢占全球话语权和产业制高点,瞄准高端市场、生产高端产品、服务高端用户。企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庄建新介绍,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以及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高校院所产学研用合作,成功研制出第三代核电技术蒸发器用690U形管,打破国外长达40多年的技术封锁。2022年11月,该公司收购法国瓦卢瑞克集团广州公司整体资产,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690U形管生产制造企业。

  丰尚农牧装备有限公司是农牧装备系统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每年将主营业务收入的5%投向研发,在美国、丹麦、德国等地江南app官方网站下载入口建立研究院,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饲料机械制造商。今年,企业将沿着种植业、粮油加工、饲料加工、畜禽养殖、食品加工等农牧产业链,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生产基地、销售产品。

  数据显示,我国超九成“小巨人”是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配套供应商,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苏州晟成光伏设备有限公司经过近10年技术积累,实现了所有设备自主研发,产品覆盖国内外所有主流光伏企业,在光伏组件自动化生产线细分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

  “身怀绝技的‘小巨人’同样可以成为知名跨国公司。”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刘玉东说,海德威凭借压载水处理系统、新燃料供给系统、船舶尾气脱硫系统等产品,吸引海外客户目光,在56个国家和地区设置了120多个服务网点,为全球客户提供销售答疑与技术服务。

  推动以“小巨人”为主力的中小企业国际化,不仅可以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还能有效应对行业周期性波动。近年来,我国出台多项举措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去: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17个双边和多边中小企业合作机制,对接国家约50个;截至2022年底,全国15个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累计签约外商投资项目超过4300个,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430亿美元。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优质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带动规模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向“新”而行、向“专”发展、向“特”发力、向“高”成长。在金融活水、财税力量的精准浇灌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正在奔向专精特新,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成为璀璨的“明日之星”。

  科技赋能金融,金融反哺科技。银行为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提供多维度赋能,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上海鑫蓝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专业化智能特冶装备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和上海市小巨人(培育)企业等称号。2020年,鑫蓝海与上海大学高温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合作关系,聚焦关键技术攻关。随着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与成熟,企业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和生产。上海农商银行与鑫蓝海对接,通过数百万元的信用贷款,解决了企业短期需求,开启首次合作。

  2022年,鑫蓝海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计划在安徽广德投资建厂,以扩大江南app官方网站下载入口产能。上海农商银行立即组建专项小组对接该项目,通过在建工程抵押贷款的方式,为企业发放5000万元授信,加速了企业的资金流通,成为安徽广德第一笔获批的在建工程抵押贷。

  除了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帮助科创企业打通境内外融资市场、为企业配套办理外汇衍生交易、规避汇率和利率风险等服务,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渐多元。

  重庆睿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下一代LED汽车智能灯具研发生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睿博光电中国区总经理徐钦介绍,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汽车内饰的智能灯具市场扩张非常快,由于汽车产业链非常长,以及行业固有的账期问题,睿博光电等中游企业资金颇受掣肘。

  为配合睿博光电加大研发力量投入,及时满足海外公司订单增加的资金需求,浦发银行重庆分行充分发挥“跨境服务”和“科创服务”优势,为企业制定“‘小巨人’中期贷款+跨境科技贷”综合服务方案,授信支持额度由最初的400万元逐步提高至现在的6000万元。

  今年6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要求,加快形成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

  今年5月发布的《上海市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提出,探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引导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支持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设立“专精特新”专板。

  此前,A股科创板的上市平台,为国家与地方政府基金提供有效的退出路径,形成良性循环。据不完全统计,科创板拥有专精特新属性的企业约250家,占比近一半。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介绍,截至2023年5月底,已累计有142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占A股上市企业总数的27%。2023年前5个月新上市的企业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56%,成为上市主力军。

  河北沧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对中性硼硅玻璃产品进行应力检测 冯维健 / 摄

  海通证券发挥综合金融平台优势,已经形成了围绕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小巨人”、上市(培育)企业的梯度金融服务策略和路径,并打通全产业链路的资金融通,激发链上企业的发展活力。海通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杰介绍,海通证券保荐的和元生物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成为登陆A股资本市场的“基因治疗”第一股。

  作为我国基因治疗CDMO(合同研发组织模式)领军企业,和元生物帮助了一大批药企客户克服了工艺门槛障碍,但CDMO业务开展需要长期大量资本开支和研发费用投入。和元生物在科创板上市,体现了政策对于专精特新企业更为广泛、长周期的支持。

  面临成长的烦恼,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注入资金活水。

  道生天合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上海临港新片区,主要从事高性能复合材料研究、开发与生产。“受疫情影响,公司研发项目进度放缓,苦于流动资金不足。关键时刻,税务部门送来了留抵退税政策,公司顺利申请了两笔增值税留抵退税,合计金额近600万元,增强了企业渡过难关的信心。”企业财务负责人王春竹表示。

  为持续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以专注铸专长”,税务部门依托税收大数据,精准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让政策精准“落袋”,助力企业渡难关、攒后劲。除了留抵退税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也让专精特新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大礼包”。

  “企业之所以能够跻身专精特新行列,离不开政府职能部门‘真金白银’的税惠红利支持,特别是税务部门的精心辅导。”在成功入选2022年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后,碧彩(上海)衡器技术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张骏说。

  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维安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以来一直深耕半导体、集成电路及新型电子元器件的研发生产。企业财务负责人张英龙向半月谈记者算了一笔账: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了100%,企业仅这项税收优惠享受额度就达2995万元,比去年增加超60%。企业的研发投入越多,享受的税收优惠也越多。

  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是广大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多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政策,加快梯度培养专精特新企业的步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成为地方谋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位于浙江省乐清市的浙江佳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企业的半导体封装关键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公司董事长助理谢海涛表示,当企业面临“卡脖子”技术瓶颈的时候,政府牵线企业和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成立研发中心,帮助企业自主研发。

  推出“政策包”,配备“金牌导师”,定期走访、设立线上专区……随着浙江配套出台《关于大力培育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专精特新企业能够更及时享受政策、资金、人才、用地、公共配套等属地化服务。

  近期,依迅北斗AI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基地在湖北武汉光谷开工,这家专注于“北斗+”时空智能领域软硬件的高科技企业,20年持续拔节生长,从一家小企业一跃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壮大的依迅北斗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展现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新作为新担当,助力湖北培育北斗千亿级产业集群。

  作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中小企业迎来更多的政策扶持,包括资金和税收支持、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支持等。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不仅促进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各地经济的稳步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5200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经营收入超过80万亿元。近期,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出炉,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居前列。

  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组织工业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对118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专项节能诊断,涵盖建材、化工、机械、电子、轻工、纺织等多个行业,涉及年能源消费量约1546万吨标准煤。

  在江苏南通,南通市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对南通星球石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工艺、设备等进行分析,提出电机系统绕组永磁耦合调速方案,可以比液力耦合调速器节电10%~50%,实施后预计可实现年节能量约26吨标准煤。

  区域性股权市场也积极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宁波市股权交易中心获批全国首批专精特新专板试点资格,将聚焦服务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今年6月30日,北京专精特新专板建设方案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从认股权服务到基金份额转让,多个投融资机制创新“重器”,将为首都专精特新及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综合金融服务。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各地各部门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回应中小企业发展关切,或通过遴选专业服务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专属金融、节能等服务产品,或根据企业画像精准推送政策、产品等云服务,或通过提供全面诊断咨询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高质量公共服务的效果日渐显现,“小巨人”正在不断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数据显示,我国超四成“小巨人”企业聚集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通知称,将组织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全国行活动,通过持续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中小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在浙江宁波君灵模具技术有限公司的电子大屏上,生产计划、物料管理等数据实时刷新。工厂内,几名工人通过操作电脑,就能实现对各环节的管控,一线工人可实时反馈工序情况并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联动。

  “从越难走的路走出来,竞争力就会变得越强。”公司总经理姚贤君表示,这个只有200人左右的模具压铸企业,顶住疫情冲击和转型压力,探索实施上万个模具加工工序数字化改造,建立了与数十家小微供应商共享订单、共抵风险的协同供应链。企业整体效率提升了30%以上,产值从2020年的1.2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近2.5亿元。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远高于传统企业。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协助中小企业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的决心。”浙江省宁波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半月谈记者在宁波调研了解到,当地建立企业梯度培育库,遴选储备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梯度培育体系。

  得益于此,宁波如今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3家,入选培育库的企业近年维持在1500家左右。

  “中小企业是我们经济的底盘,也是稳增长的底气。”在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杨轶清看来,高质量发展需要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要联合中小企业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

  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在全球经济发展环境中面临的现实风险与挑战,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会长邵宁表示,要坚持全球化发展方向,完善合作共赢机制,提升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能力,助力中小企业更好挺进国际市场。